《《小数的大小比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小数的大小比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情境中自主探究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思想,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例题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星期天老师带了两上同学去超市购买学习用品(出示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三角尺和练习簿哪个贵一些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在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探索比较方法
根据你已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说你是如何比较这两件物品的价格的?(小组讨论)
提问:0.6是多少个十分之一?是多少个百分之一?0.48是多少个百分之一?60个百分之一与48个百分之一比,谁大?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独立填写,然后同桌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集体交流,说出各自的思考过程。
明确比较的一般方法,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要求说出思考方法,有选择的'让学生分析,提问:你是抓住小数的哪一点来比较?
2、练习六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如何比较大小的。
指出:一个数在直线上的点的位置愈靠右,这个数就愈大,反之则愈小。
3、练习六第9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
提问:小明和小军谁高一些?从表中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
4、练习六第10题
学生独立填写,在小组内交流
集体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吗?
5、练习六第11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要求把这6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写,则整数部分的个位要先从几填起?十分位和百分位呢?
四、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6、8题
五、总结提炼
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觉得自己在这一节课中的表现如何?
板书设计
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7:出示情境图,一副三角尺0.60元,一本练习簿0.48元,哪一个贵一些?
1、0.60元是6角,0.48元是4角8分,0.60元>0.48元
2、0.6是60个0.01,0.48是48个0.01,0.6>0.48
3、画个圆可以知道0.6>0.48
教后反思:
一、改变数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收集信息。然后根据两种物品的价钱这一具体事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出比较小数大小的多种方法,这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数学学习活动富有生动、活泼、主动,且有个性的特点,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使学生在一个宽松、自由、和谐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重视课堂教学个性,实现了学生认知的自主建构。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充当导游的角色,学生跟在后面走。而本节课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中各抒己见,从而探索出多种不同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尤其是某学生冲破教材的局限性,提出了用直线上的点来比较出0.6与0.48的大小的方法。用这种理念指导教学就是让不同程度、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实现了思维的个性化,有利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重视学习主体的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本节课上,教师多次引导学生对他人的认识活动进行评价,如教师问:你认为他的那种比较方法对不对,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你认为你今天课上的表现怎样?这种评价与反思,其实也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是一种真情实情况的反映,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中,教师可以得到信息反馈,学生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启发,对知褒的理解会更丰富、更深入、更全面,而且也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调控的意识,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数的大小比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人教版三年级下安排了《小数的认识》这一节,从读教参和对教材的理解中,我感知到这部分小数的认识是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这一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这只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切勿挖得过深。遵循自身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尊重学生学习的自我体验,设计了以下小数大小比较的片断。
[片断]:
借助学生学习平均数时测量的跳远成绩这一身边教学资源,将复习与新课导入合二为一:1、将测量数据转化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2、引出小数大小的比较。
师:第一小组四个同学跳远的成绩分别是1.7米、1.34米、1.55米、1.4米,你们能将他们四人的成绩排排队吗?
学生活动,完成排序,然后汇报。
生:我是这样排的:1.55米、1.34米、1. 7米、1.4米,
师:能说出理由吗?
生:这四个数的整数部分都是1,一样大,就看后面的小数部分,55是最大的,所以1.55米排在第一名,然后是34、7、4。
生:我不同意。因为1. 7米可以在后面补上一个零写成1.70米,1.4米可以写成1.40米,应该这样排:1. 7米、1.55米、1.4米、1.34米、。
生:1.7米怎么变成1.70米?
生:7分米可以看成70厘米,写成小数就是1.70米。
生:我是这样想的:1.55米是1米5分米5厘米,1.34米是1米3分米4厘米,1.7米是1米7分米,1.4米是1米4分米,米和米相等,分米大的数就大。
生:我是这样想的:1.55米是155厘米。1.34米是134厘米,1.7米是170厘米,1.4米是140厘米。它们百位上的数都相等,十位上的数各不相同,哪个数十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
在随后的例2教学中,学生进一步发现,如果两个小数,整数部分不相等,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要一个一个的比较小数部分的大小。
[反思]:
按照过去教学的惯例,要让学生通过比较具体小数的大小比较,逐渐总结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与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相同,并在比较中对这一方法进行升华,使学生由具体的感性比较转化为抽象的运用方法进行比较,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小数的大小比较就容易的多了,但关键是让学生发现方法,然后再运用方法。
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如果要求过多,学得过于精细,相对来讲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毕竟这部分知识比原教材提前了一年进行教学。遵循这样的理解,我将小数的大小比较放在了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比较小数的大小,特别着重强调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的转化的方式进行比较,这既是对小数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大小比较的一些方法。至于后者,虽然是理想中的比较方法,教学中,我也有渗透的意识,但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而定,虽然在课堂中,也有一些学生已经意识到,可以不必用小数转化的方法进行比较,直接比较每个数位的大小就可以了。但就是这种方法,学生如果要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他们除了会认读一些小数和一些具体的小数转化外,他们没有一丁点的小数知识的储备,诸如小数的数位,数位名称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描述是相当困难的,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将这种方法作为重点的原因。
遵循教材的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尊重学生学习的体验,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教学,按理说是符合教学的规律的,但在随后的练习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过去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时,虽然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重点是让学生发现小数比较的一般方法,这种方法是简单适用的,学生一旦学会应用小数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在练习中几乎没有问题存在,甚至连差生都不会出现什么错误。可今天虽然有些学生有进一步的发现,但并没有作为重点强调,这样一来,一部分学生由于小数的转化还没有过关,小数的大小比较就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只能以小数的转化为基础,反复分析,效果甚微,最后不得不亮出法宝,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提前教给他们的。至于为什么,只能让他们自己去消化。
其实教学中,这样的矛盾经常发生,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用多样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时只能将一些知识灌输给学生,以此来达到高效,高成绩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差生,这样的方法往往比前一种方法的效果要强得多,这样一来,每次教学,我都感到我心中有两本教材,一本是“新的”,另一本是“旧的”。
3、《小数的大小比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p36页例7,练习六第6-1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和交流,自主探索并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并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呈现情境:货架上摆放着四样文具,练习簿0.48元,三角板0.65元,橡皮0.3元,直尺1.25元。小明带了0.5元,他能买到其中的哪一样文具?
(1)读题: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和数有关的信息?
(2)提问:你觉得他带的钱够买其中的哪一样文具?
(3)你是怎么知道小明带的钱够买一块橡皮的?
2、揭示课题
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较复杂的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提问:小明带的钱为什么够买一本练习簿,你是怎么想的?
2、全班交流
(1)第一层次:结合生活经验,给出直观解释
学生交流:将0.5元和0.48元化成几角和几角几分,然后进行比较。
教师引导:通过将新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旧知,然后巧妙地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思考方法。利用这一方法,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小明带的钱不够买一块三角板或一把直尺吗?
学生尝试用这一方法解决新问题,并交流。
(2)第二层次:借助直观图形,初步构建模型。
质疑:并不是所有小数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如果没有了具体的单位“元”,又该如何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呢?
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其他方法,并阐明思考过程。教师则努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力图使每一个学生弄明白这些方法。
引导:有时,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抽象的小数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出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变得既有趣、又简单。
教师呈现如下三个图形各10个(每一小组都有),并介绍,大正方形每个表示1,长方形和小正方形分别表示0.1和0.01。
1 0.1 0.01
你能用这些图形表示出0.5和0.48,并借助图形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操作,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一方法,比较0.5和0.65、0.5和1.25之间的大小。
(3)第三层次:摆脱直观束缚,逐步抽象概括
出示0.32、1.16、0.9和0.88四个小数。
提问:你能从中任意选择两个小数,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吗?
明确要求:你可以用图形先摆这些小数,然后比较;也可以不动手,通过在头脑中想图形,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当然也可以不摆、不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尝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了解情况。
交流。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后两种情况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直观支撑中摆脱出来,从而达到抽象思考的层面。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以完成对方法的优化。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练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比较的方法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体会: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大小也不同,以进一步强化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完成练习六中的.第6-11题。
(1)第6题
除了让学生比较涂色部分,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数表示各图中的空白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比较每一个图中涂色与空白部分的大小。
(2)第7题
第一组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看图思考:还有哪些小数也比0.1小,以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二组,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中间的参照数0.3进行比较,以丰富学生的比较策略;第三组,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计数单位的角度进行思考。最后借助数轴上的点,帮助学生体会:直线上的点位置愈靠右,这个数就愈大,反之则愈小,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第9题
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收集自己的身高、体重、视力等方面的数据,并通过比较,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4)第11题
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思考:用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最大和最小的数各是哪一个数,如何有序地寻找答案?从而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拓展延伸
可以补充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习题,比如高架桥上的限高与载货卡车的实际高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等,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几种动物跑完100米所需秒数的比较等,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小数的大小比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参与数学活动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难点】
探索小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体育课上,同学们进行了跳远比赛,这是这几位同学跳远成绩,同学们能不能帮助老师,对这几位同学进行排一下名次。
2.今天我们就深入研究一下小数的大小比较。
3.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生成新知
提问:哪位同学跳的最远?
预设学生回答小明。
提问:为什么?(让学生思考)
总结:预设学生回答小明跳远成绩3米多,其余同学2米多,所以小明成绩最好,带领学生一块总结出两个数在进行大小比较时,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大。
提问:那其余三名同学谁的成绩最好?引导学生思考三名同学整数部分相同,他们跳远成绩,都表示什么?
学生通过十分位表示的分别是8分米,9分米,学生得出小强成绩最好。
总结:在整数部分相同时,怎么来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得出,两个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在进行比较大小时,十分位的数比较大。
提问:小红和小莉谁的成绩比较好?她们两个人成绩整数部分,十分位相同,怎么进行比较?
让学生自行总结出,此时比较百分位。
带领学生进行总结,两个小数进行大小比较时,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大,整数部分相同时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时,比较百分位以此类推。
(三)巩固提高
比较5.667和5.676大小。
(四)小结作业
小结: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知识,带领学生一块总结本节内容。
作业:课后习题1.3.5题。
四、板书设计
5、《小数的大小比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40页的内容及第41页练习十的第6~9题。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小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提高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
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咱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画两排小正方形
□□□
□□□□
1、每个小正方形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如果这两组小正方形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
2、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还能确定吗?
□.□□
□.□□□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
咱们来看下面的题目
1、爸爸带了500元去买自行车,一辆自行车的价钱是368元,爸爸带的钱够买一辆自行车吗?
问题(1):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2):说一说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妈妈买了一些东西后,剩下14.8元,还想买一支标价是13.5元的钢笔,妈妈带的钱够吗?
问题(1):1.妈妈剩下的钱够买钢笔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2):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较大小。
二、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1、呈现例题(课本40页例5)
(1)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小组合作讨论
2、探究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比较方法
(2)思考:谁跳得最远?
预设:首先比较整数部分,小明的成绩整数部分是(),其他
同学的成绩整数部分都是(),小明跳得最远。
3、探究整数相同的小数比较方法
(3)继续思考:1.小红、小莉和小军,谁跳得最远?
预设: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
小军的成绩十分位上是(),小红和小莉成绩的十分位上
都是(),所以他们三人中,小军跳得最远。
(4)继续:2.小红和小莉,谁跳得更远?
预设:整数部分和十分位都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小红的成绩百分位上是(),小莉的成绩百分位上是(),
所以他们两人中,小莉跳得更远。
4、整理结果,梳理方法
(1)他们最后的名次是什么?
()m>()m>()m>()m
(2)??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小结: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1、首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2、整数部分相同,比较(??),从(?)比起,十分位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字相同,比较(?)的数字,百分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这样比下去,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三、当堂检测,应用拓展
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元(?)2.6元???????6.35m(?)6.53m
4.723(?)4.79???????0.458(?)0.54
我会用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做哦!
2.每种用品到哪个商店买便宜一些?
(1)我要买乒乓球拍,去(??)买便宜?
(2)我要买羽毛球,去(??)买便宜?
要说出理由哦!
3、按照体重由大到小给他们排排序。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4、判断:
(1)小数的小数部分位数越多,小数就越大。()
(2)最大的一位小数是0.9。????()
误区解读:
1、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
2、所谓一位小数,是指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3、课堂小结,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课后作业:课本42页练习十,第6题、第7题
6、《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相同,都是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但是学生在初学小数时,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会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0.3<0.294.78>4.8。因此,比较小数的大小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明确比较方法,从高位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二是提醒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
成功之处:
1.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作好铺垫。课始,出示了四道比较大小的题目:256○43789○8808670○85479456○9407每一道题目都不断引发学生对旧知的回忆。首先从位数不同进行比较,然后位数相同,从最高位进行比较,当最高位相同,就比较它们的下一位。通过复习旧知,学生对于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就有了非常清晰的比较步骤,然后让学生猜想一下,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联系已有知识进行比较大小。
2.情境创设,提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这一数学问题,学生非常轻松的.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排出每位同学的跳远成绩。学生能排出名次,可是如何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我采用了追问式的教学步骤。首先从谁排第一名?为什么?使学生得出因为3.05米>2.□□米,也就是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然后追问谁排第二?为什么?从而得出2.93米>2.8□米,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在这样一步步的追问中完成学生对于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推导,最后让学生全面梳理整个比较过程,说一说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3.对比整数与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出问题:是否位数越多,小数就越大呢?通过学生举例验证,得出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由此突破学生存在的误区。
不足之处:
练习中的排列大小的题目过于简单,以至于学生对于练习十中的第7题,由于小数数字的相近,导致错误率较高。
再教设计:
备课不仅要备新授内容,还要重点备练习,给学生设置难度高一点的练习,让学生遇到问题知道如何解决。
7、《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和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为后继“小数的加减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从校园运动会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如“要知道跳远比赛、跑步比赛、谁的成绩好?”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较小数的大小”这一数学问题来解决。在教学的安排上,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采用分层推进的新知教学策略,即先安排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比较;再安排当整数部分相同时,比较十分位上数的情况;最后安排当整数部分和十分位都相同的,比较百分位上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整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在练习设计中,我安排层次逐渐递进的练习,即第一题是基础题,它是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规则 、方法的直接运用。第二题小鱼宝宝比泡泡加入了多个小数比大小的环节,增加了难度。四、五两题是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校园运动会中成绩排名的实际问题,对于第四道题教师可以在学生汇报结果后,老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老师要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结论,使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回顾自己设计和执教该课的过程,有收获,有不足。下面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与各位老师分享:
一、有效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在上这一课前,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和教学建议。教材是从为运动员排名这一实际问题出发再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小数的大小”来安排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到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初步设想将整个教学设计在一个校园运动会的情境中,将新授知识的学习拆分成不同的层次并与校园运动会这一主题相匹配。
有效备课中除了备学生还要精心准备教案,一遍一遍的写课堂实录。我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前后关联性以及教师语言组织运用的重要性。现在回头再去比较教案初稿和最终的定稿,确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气象。教案定稿思路更为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过渡更为自然。
二、教师要抓住学生出现的错例及时进行有效教学。
例如教学中就学生出现的“4.50( )4.5”这一错例。我当时以为这个同学是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不会,所以我让另一个同学先说说是如何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的,然后再让她说一说是怎么比的。课后我就问她当时是怎样想的,她说:“4.50比4.5的位数多,所以4.50大”。这节课的教学中确实会有部分同学会将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迁移到小数的大小比较中来,他们会错误地认为位数多的小数就大。当时如果我能让同学集体讨论一下:小数的大小与小数的位数有没有关系?再多举几个反例,效果就会更好些。
三、有效的激励是教学的润滑剂。
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教师对学生好的想法要及时激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自己在上完课后也觉得在这个方面做得不够。
当上完这节课后,我自己觉得学生的表现比我设想的要好。如果自己在教学中表现得自然一点,自信一点,对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话语,那整节课就生动、丰富多了。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
另外,我在板书的准备上有不足之处,体现在没有及时将学生的语言组织加工写在黑板上;练习的最后一题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给学生造成了误解。
8、《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
师:三角尺和练习簿,哪个贵一些?
生:三角尺。
师:你是怎样比较的?
生1:0.6元可以看成是6角,0.48元可以看成是4角8分。6角大于4角8分,所以0.6元>0.48元。
师: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不错!
生2:我是将0.6的末尾添上一个0,使0.6变成0.60,这样它也成为了一个两位小数,直接比这两个小数的小数部分,60大于48,所以0.6元>0.48元。
师肯定:将不同数位的小数先转换成相同数位的小数再进行比较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生3:我也是将0.6当作0.60,可以这样想,0.60里面有60个0.01,而0.48里只有48个0.01,所以0.6元>0.48元。
师肯定:你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很扎实,这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比较试一试中两组数字的大小。
板书:7.96( ) 8.32 0.13 ( ) 0.129
学生独立作业后,交流。
师:你是如何比较第一组数的大小的?
生1:我是这样想的,7.96里面有796个0.001,8.32里面有832个0.001,796小于832,所以7.96<8.32。
生2:我把7.96看成7元9角6分,把8.32看成8元3角2分。7元9角6分小于8元3角2分。所以7.96<8.32。
生3(有些急不可耐):老师,我又发现了一种更好的办法!可以直接比较这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谁的整数部分大,谁就大!
师:哦?你是怎样想到用这个办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的?
生3:比较整数的大小的时候就是用的这个办法,先比较两个整数的数位,如果数位相同就比较最高位,如果最高位相同再比次高位……我想这样的办法用在小数的比较上也可以。
师询问众生:这个方法可以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方法。
引导学生用这个办法共同来比较一下7.96 和8.32 。发现只要比一次整数部分就可以了,特别方便。在另一组题的比较中,已有很多学生采纳了这样的比较方法。
反思:
我想,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还是应该放在首位。课堂上,我没有在例题的时候就灌输给学生通过数位上的数进行比较的方法,而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看看他们自己是如何思考并进行比较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很有意思,1000个观众的心目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决定了他们思考方式的不尽相同。例题的交流中有的学生是联系每个小数的实际意义来比较每个小数的大小,也有学生能够利用小数的意义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我都及时的给予了他们肯定。这节课我庆幸着我没有做一个去“教”的老师,去告诉他们用什么办法去比较更好,而是等待,给他们时间和耐心,让学生自己说出了我想告诉他们的话,让他们自己从体验中一步一步的获得更优化的学习策略。
教学需要智慧,需要激情。教学也需要等待,需要倾听。
《小数的大小比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篇文章共32256字。
相关文章
《《小数的大小比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小数的大小比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情境中自主探究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
《《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1、《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甲中心小学马长青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下册)p106~107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数到用字母表示的抽象过程。 2.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